笔者日前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今年10月,我市累计投资3260万元,在全市14个镇、街道及双新产业园建成公办敬老院19个,床位3176张。9家养老机构实施了公建民营,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迅速,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增至3917张。建设和管理并重,我市养老服务质量跃上新台阶。
近5年,我市创新养老体系管理模式,开放和引导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大力扶持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助推养老服务升级。
推进“公建民营”试点,科学发展公办养老。自2014年以来,我市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乡镇敬老院的同时,推进“公建民营”试点工作,采取政府出资兴建敬老院,合理界定权责,通过公开招标,承租给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力量运营。“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优先满足城市“三无”、农村“五保”(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失能、失独、高龄和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并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实行主管部门主管(农村敬老院由同级镇(街道)主管)、其他有关部门协助的管理方式。同时,“公建民营”试点敬老院在机构人员培训、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待遇。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公开招标,已相继对9家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全市农村五保失能半失能1106人,已集中供养498人,集中供养率达45%。
探索“民建公助”模式,鼓励发展民办养老。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原则,在注重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不断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自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兑现财政补助资金约564万元,支持桐城市家和尊养、金神镇无限好老年公寓、青草镇康乐养老服务中心、鸿福老年公寓、夕阳红老龄公寓、桐城市仁爱医养服务中心等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服务。截至目前,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3917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55.2%。其中,家和尊养老年护理院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样板。
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提升入住老人幸福指数。市民政局结合民生工程考核细则,建立、完善长效监督机制,严格实施监督管理;每年会同市场监管、卫健、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养老院服务质量进行联合督查、问题立知立改,会同财政部门每年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经费投入、收费标准、工作人员待遇、公众评议等内容开展考核。另外,针对“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我市要求承租方依法进行养老许可备案,并严格按照《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姚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