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湖光山色,五彩斑斓的生态园林,花果飘香的林间小道,绿树掩映的整齐民居,蟠龙村的生态画卷,让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昔日的荒山恶水变成今日的生态美景,得益于该村党总支书记江胜霞44年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引领群众兑现了她“蟠龙美、村民富”的初心。
江胜霞1962年生于蟠龙村,1975年进村当村医,1984年进村两委班子,2005年起担任并村后的蟠龙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先后当选为安徽省第九届党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桐城市人大代表、安庆市人大代表,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优秀女村官、安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以及安庆市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临危受命,担当赢得民心
蟠龙村(原红光、蟠龙两村合并而成)是省级贫困乡镇——嬉子湖镇最贫困的一角。从1975年在红光村当村医算起,今年是江胜霞为蟠龙村服务的第44个年头。近半个世纪以来,她无论工作多忙,都会去村里走一走、转一转,问问村民有什么难处,看看村里还有哪些需要改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走村串户的日子始于1975年。因为家庭贫困,14岁的江胜霞辍学回家务农,当起了赤脚医生。在9年的村医生涯里,由于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她不得不兼顾周边几个村子的出诊任务,每天背起药箱走在村里村外那一条条泥巴路、砂石路上,夜里出诊摔着碰着是常有的事,可她用善心和敬业走进了周边村民的心里,大伙儿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小医生有担当。
1984年,江胜霞进村两委班子,1986年入党,先后担任过红光村妇代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等职。1999年,由于村办厂管理不善,村里欠下了100余万元债务,干群关系愈加紧张,矛盾频发,红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问题村”,急需寻找新的带头人。考虑到她工作能力强、口碑好、在村民中有威望,镇领导几次三番到她家,动员她接下重任,恰逢江胜霞的小女儿刚出生,家庭也需要她,江胜霞一时犯了难。可看着村里又穷又破,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她一咬牙:“干不好是能力不行,不干是态度不行,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她接下了这个“烂摊子”。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再也没能放开手。
1999年,江胜霞全票当选为蟠龙村的党支部书记,2005年,蟠龙村和红光村并村以后,江胜霞又全票当选为新蟠龙村的党总支书记。村民们的信任,更让江胜霞坚定了实现“蟠龙美、村民富”的决心。
执政为民,实干振兴蟠龙
湖光潋滟,白鹭翔集,蓝天如洗,一条宽敞平坦洁净的水泥路从村庄穿过,连接全村28个村民组。石桥水榭,果园花圃,相间成趣。蟠龙湾美得像一幅画。蟠龙湾火了,蟠龙村富了。谁都想不到,村子里的那片贫瘠地还能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宽阔大路。
当好“蟠龙人的家”,江胜霞要干、想干的事太多了。村里负债一百多万不说,崎岖的路、一下雨就发黄的井水、需要改造的电网……兴村富民,迫在眉睫,资金从哪里来呢?江胜霞只好带着村两委一班人东奔西走,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镇里、市里找支持,累计争取外援资金500多万元,给村里改造了电网,硬化了村组路,一盏盏路灯不仅为村民们照亮了夜行的路,更为蟠龙村长了“精神”、增了“颜值”。
路修好了,电也足了,可蟠龙村民户均只有几亩地,温饱不愁,致富仍有困难,打不了地的主意,她把目光转向了全村最大的水面——西河圩。在她的主导下,西河圩对外招标承包权,村集体收益从几千元猛增至3万元,2014年底,该圩口开始第二轮招标,村集体收益增至15万元。初尝甜头的江胜霞,开始探求农村土地和水面资源利用新模式,坚定了走种养殖相结合、做活水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道路。
为给村集体、村民们增收,江胜霞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四处打听能人、企业家的联系方式,一次次向外界推介蟠龙村的优势资源及发展决心,想方设法动员本村乡贤能人回乡创业。2008年大年三十,得知外出能人毕国祥回乡祭祖,江胜霞独自在村办公室苦等5个多小时,年夜饭都耽搁了。最终,毕国祥被她的精神感动,在家乡设立了润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700亩的特色果园,还捐资20余万元给村组修了水泥路、兴了当家塘,配套了亮化、绿化。就这样,蟠龙村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荒山荒水招标承包、能人进村投资兴业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现今,蟠龙村耕地流转率达90%,蟠龙湾旅游度假项目初具规模、三梅基地已经建成,西河圩养殖水面完成招标,安徽白兔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蟠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雨润地华集团、润恒公司、安徽玉润禽蛋食品有限公司的旅游开发、休闲农业、水产养殖、特色瓜果花卉种植、蛋鸭养殖等项目先后落户蟠龙村,1000多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年人均劳务收入过万元。2018年,该村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500元。
坚守初心,展现党员本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不仅是口头表态,更是实际行动。抗洪抢险她坚守一线、冲在前线;村里的老弱病残,她拿出工资补贴;除非劳累过度病倒,她至今没主动休过一天假;为村集体发展外出奔波,从未报销过差旅费……
“自己家的事儿再大,也是小事儿;村里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作为蟠龙村的当家人,江胜霞的心思全放在“大家”上。结婚时盖的三间小瓦平房塌了,顾不上建房子,全家都搬去了老母亲那里住;自家的菜地全靠70多岁的老母亲操持;丈夫的豆制品加工厂因为无人帮衬,被迫歇业;大女儿上大学,学费和衣食全靠姐妹们资助;小女儿从6岁开始学做饭,学业都靠自己。有好几次,她决心回归家庭,弥补这些年对家庭和孩子的亏欠,可一走进村部办公室,她就改变了主意。她说:“只有身在蟠龙,才能心安!”
为尽快脱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她带领村两委做群众工作,积极流转土地。玉润公司项目落地涉及5个村民组田地,群众思想上有包袱,她就天天上村民家“磨”,“死热的天到田里帮助村民做农活,晚上‘赖’在村民家。”终于做通群众工作,成功流转田地。在她的带领下,村两委不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激情、蓬勃向上的锐气、攻坚克难的韧劲,把曾经贫穷落后的蟠龙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全省“一村一品”先进村。
克己奉公,艰苦创业,不足以概括江胜霞的先进本色。获得的诸多殊荣,没有被她视为傲娇的资本,而是她奋进的新起点。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她继续发扬党代表的带头作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一直走在宣讲、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线,建立了江胜霞党代表工作室,当好群众诉求的“代言者”、群众事务的“办理者”、群众困难的“化解者”。
采访江胜霞的时候,看着蟠龙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疾驰而过的工程车,江胜霞喜笑颜开:“等S465省道修好了,我有信心带领蟠龙发展得更好。”
因为过度操劳,今年58岁的江胜霞早已头发花白,可她心里还是憋着一股劲儿。正是这股劲儿支撑着她,44年来始终坚守在这个偏僻的村庄,一步一个脚印,为蟠龙村辟开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一位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这样镌刻在蟠龙的山水间。 (赵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