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桐城公路“从无到有”、“从少变多”,到2018年底,全市综合交通网里程达到2950公里,在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桐城经济社会发展也迈入追赶超越快车道。
G206国道是安徽省干线公路网的中轴线,也是连接省会合肥和皖江城市带“沿江轴线”中安庆的重要通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混凝土路面已不适应现代的交通需求。近三年来,我市加快推进G206国道改扩建步伐,G206小关至桐城段、桐城至怀宁段改建工程两段共长63公里,今年将全面投入使用,标志着桐城在一级公路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道路建设和运输行业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从事旅客运输的企业仅有安庆汽车运输公司一家,营运班线仅有桐城至合肥、桐城至安庆以及县内班线数条。随着客运市场的放开,我市的农村客运也从运输企业定点定线运输向个体经营发展,2014年全市农村客运班车达到173台,实现了村村通班车,当年8月,我市首条城乡公交线路“南门客运站至孔城跃进”的201路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8条,城乡公交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在安庆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
2018年底,总投资8461万元的桐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站竣工并投入运营,成为城乡客运的中转枢纽站,实现了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出租客运等零距离换乘,村民可以乘坐城乡公交到客运中心换乘到外地,回来可以直接乘坐出租到家门口。截至目前,全市共开通公交线路26条,拥有公交车256台,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行政村的市、镇、村三级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已经形成。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公交通达率100%。2017年,我市荣获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2018年,我市又荣获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2017年,市公交公司新购入了50部新能源车辆,与过去的传统车相比,新能源车辆噪音低、乘客舒适度高,节能又环保,这也大大降低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
没有公路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8年,全市县乡公路总里程仅126公里,全市百分之五十的行政村不通公路。1998年,我市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2003年实现村村通公路,2009年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2017年获评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今年,我市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计划900余公里,总投资约5亿元。
此外,S465罗湖大桥及接线工程(桐城段)连接桐城市与安庆市宜秀区,年内即将通车运营,我市在建的两条高速公路G42S岳武高速东延线桐城段和G3W德上高速桐城段待土地指标落实后,立即正式开工建设。届时,我市将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目前,我市以市区为中心,二级公路通达各镇的“半小时通勤圈”已基本构建完成,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线、以县道为支线、乡村道为连接线、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李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