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洪魔又乘机作难! 急!急!急!桐城始于6月16日的防汛应急响应逐级提升! 自6月份来,桐城遭遇多轮强降雨,大沙河、菜子湖水位均超警戒,7月12日16时,菜子湖水位超保证水位。为应对日趋严峻的雨情、汛情,全力保障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场家园保卫战、抗洪救灾攻坚战随即在桐打响。 7月12日8时,桐城市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和防汛抢险救灾应急保障指挥体系,成立“一室六组”(办公室、工程技术组、抢险救灾组、转移安置督导组、物资后勤保障组、纪律检查组、宣传报道组)集中办公,坚持每日一调度、每天一会商,确保指挥部高效运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绕“保转有力”,分别带头到万亩圩口督战;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分别到各自联系点坐镇指挥,现场调度,确保每项指令及时、准确、迅速落实;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防汛责任人和包保责任人,严格落实“三亲自、一不准”,一线指挥、一线推进。至7月19日8时,该市应急响应已提升至I级,全市上下共抗天灾的合力进一步加强。 桐城防洪防汛战线长、点多面广,主要有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水库、万亩圩口、大沙河等中小河流、安广江堤、城市内涝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按照汛前准备和既定应急预案,全市上下全面参与、全线出击、全力以赴,重兵投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保大堤,保家园,保平安。 为严防山洪地质灾害,该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机制,抓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将责任细化压实到镇街、村、组、人,落实到每一处山洪灾害危险区、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宁要骂声,不要哭声”,坚决果断转移安置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截至7月19日,该市已启用集中安置点15个,转移并按“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病能医”的标准安置群众11827人,其中集中安置1493人。 四个万亩圩口,就是四个“大粮仓”。该市举全市之力,保卫万亩圩口。沿湖各镇组织干群按每公里30至50人对堤防进行仔细巡查,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巡逻队,筑起“红色大堤”,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同心协力、保卫家园。截至7月19日,该市共出动巡堤查险抢险干群21830多人次,紧急处置险情310余处,其中较大险情20处,较小的管涌、渗漏险情290余处。 为确保大沙河安全度汛,该市组织干群巡逻队24小时上堤巡逻;利用降雨间歇的有力时机,安排水利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及时抢修前两轮强降雨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加大度汛隐患排查力度,截至7月12日,共处置度汛隐患40处,其中,堤防滑坡2处、裂缝2处、渗漏7处、管涌29处;对一时难以修复的重点险工险段,制定可行的度汛措施,加强监测,确保大沙河安澜。 为精心防守安广江堤,安广江堤指挥部桐城分指挥部在鲟鱼镇设立现场指挥机构,落实巡堤查险责任,强化巡堤查险,对巡堤查险人员实行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责任区段;及时成立安广江堤防汛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江堤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为遏制险情灾情,桐城迅速组织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公安干警、预备役民兵和民间救援队伍,奔赴受灾地区开展抢险和人员转移;在全市各机关、镇街调集3000余人,组建应急抢险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志愿者突击队,采取点对点支援,打响保卫万亩圩大会战;水利部门排出技术指导组,7月5日起驻堤防守,现场提供抢险技术保障;公安部门全力加强道路巡逻、交通管控,确保抢险人员、物资快捷通道;交通、电力等部门及时对受损设施开展检查抢修,确保应急抢险救援保障有力;各镇、街道和村居组织人员加强对山塘、水库、江堤、河堤、圩堤的巡查监控;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全力做好水情灾情的实时监控、预测和统计上报;民政、卫健、市场监管和各镇街合力做好被安置群众的生活保障,确保他们在安置点安全安心。截至7月19日,该市持续十余日的抗洪抢险战斗,共投入各类机械725台(套),共调拨编织袋22.6万条、石料4600吨、木桩1800根、救生衣2042件、三色布99捆。 7月18日至19日7时,桐城再遭暴雨袭击,降雨量70-310毫米。19日6时30分,菜子湖水位涨至17.43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14米),包兴联圩、练潭圩、姜团圩大堤经不住持续上涨的洪水,相继漫顶而破;唐合圩保堤战仍在持续。 (潘月琴 余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