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里虽然早市已过,但在桐城市老城区和平路菜市场附近,一间“黄牛肉专卖店”生意依旧红火。 “老王,给我来两斤牛肉。” “好嘞!”只见王兴年操起刀具,麻利割肉、装袋、称重一气呵成。 现年65岁的王兴年,家有4口人,是桐城市龙腾街道蒋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长子王贤志身弱,无法干重活,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收入微薄;次子王成琳重度精神残疾,常年由母亲汪凤英照料。 2014年,王兴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于是乎,诸多民生工程政策飞进这寒门。王兴年全家4口当年享受低保补助共计4800元;全家8.3亩土地流转,每年获地租2500多元;长子也被帮扶人介绍到企业稳定务工。杂七杂八收入,全家当年就实现稳定脱贫。2016年该户又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政府补助2万元,扒掉3间土坯危房,盖起3间砖瓦房。次子王成琳每年享受重度残疾人生活及护理补助1520元。该户4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且汪凤英及两个儿子每人每年200元养老保险费由政府代缴。 如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帮扶人及该村两委成员了解到王兴年有多年养殖肉牛技能,便上门反复宣传产业扶贫相关政策,打消王兴年因多年未经营害怕经营不善亏本的顾虑。并帮忙选择养殖场地,邀请畜牧养殖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去年王兴年养黄牛5头,获产业扶贫相关奖补5300元,出售牛肉净赚1.5万元。因王兴年擅长宰牛,又被帮扶人介绍其到这家“黄牛肉售卖店”常年务工。如今的王兴年赶着黄牛,领着妻儿过上了幸福生活。(姜海飞 孙传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