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道德建设

汪辉:不请自来的志愿者

来源:中共桐城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08-12

  在双港镇枫树小学安置点,一位中年汉子背着喷雾器,在校园各个角落来回喷药消毒。乍一看,以为他是村干部,其实,他是一名返乡志愿者,从圩堤到安置点,近一个月一直坚持志愿服务。他叫汪辉。

  抢险,他坚持了六天七夜

  汪辉在上海经营商业门面,从事包装材料销售。他的老家在双港镇民畈村新建组,那儿是圩区。7月初,他回乡送儿子参加高考。7月7日、8日,他身在城区,心里也关注雨情、汛情。儿子高考一结束,他立即返回,奔赴防汛抢险一线——乌鱼宕圩堤,投入到紧张的巡堤抢险战斗。

  乌鱼宕圩圩内有600多亩良田、数十户民房,水稻丰收在望。保住乌鱼宕圩,就保住了白果圩和家园。雨没有停歇的迹象,汪辉在圩堤上看到民畈村两委干部装砂石、扛沙包,一个个像是泥人,心里“咯噔”了一下,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身上暗暗滋长。

  五六十斤重的沙包扛上肩,冒着雨、踏着泥泞奔跑,抢时间封堵管涌,几十趟跑下来,这位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才知道:抗洪抢险,怎一个“累”字了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两委干部带头上堤,带领突击队包干近一公里的堤防,每天不间断巡查抢险。汪辉几乎天天都在大堤上,查险情,堵管涌,填涵渗,手掌磨破了,脚掌泡皱了,嗓子嘶哑了,身材消瘦了,眼里熬出血丝了,目标只有一个:人在堤在!

  外圩水位还在慢慢上涨,堤上的沙包墙体也在不断上升,码到第六层,1500多只沙包砌成一道白色长城。7月15日晚上11点多,坚守在圩堤上的干群接到命令:外圩水位已涨到第四层沙包,堤上和圩内所有人员赶紧撤离!

  上段圩堤漫顶,河水直逼下游。汪辉又和村干部一道,立即向村庄飞奔。此时,大多数村民已经入睡,汪辉和村干部一路飞奔一路大喊,赶在洪水到达前,切断所有电源,不到一小时,将所有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那一夜,汪辉和村干部都没有合眼。

  村民转移至安置点后,汪辉和村干部忙于设卡值守,忙于划着小船巡查村庄房屋受灾情况,忙于采购生活物资。连续两天,他没吃过热食。饿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在水泥地上打个盹。在大都市生活多年的汪辉,从来经历过没有过这样的苦。六天七夜的抢险,让汪辉对基层干部有了全新的认识:跟着村干部干,才知道什么叫全心全意人民服务!

坚守安置点的义工

  枫树小学安置点内,住着民畈、南河两个村转移过来的村民,大多是不便投亲靠友的老年人。汪辉全家属于安置人员。为不增加村里负担,他将母亲和儿子转移到姐姐家,自己卷着毛毯,住进了安置点,为这里的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白天,他忙于烧水服务,在安置点喷药消毒、打扫卫生,维持生活秩序,帮助群众外出采购,在电话中联系老人的亲友让老人心安;晚上,他准备好投影仪,拷下黄梅戏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校园里放映,丰富安置群众的精神生活。

  这里的一些老人把他当作村干部,支来使去,汪辉乐于受命,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

  住进临时的“家”,一些老人感觉不适应,经常吵着要回家。汪辉就与老人聊天谈心,舒解心理压力。老人喜欢围着他转,喜欢找他聊天,大事小事都习惯于找他帮忙。汪辉毫无怨言,默默承担。安置点有镇、村工作人员日夜值守。服务群众,不是汪辉的义务,也没有人安排他去做。但是,汪辉自己主动在这里做义工,坚守20来天。

  汪辉的“主业”在上海,在家里多呆一天,生意就多损失一些。但是,他不计较。是什么促使他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做志愿服务这么长时间呢?“是各级干部在危急时刻舍己拼命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一次感恩吧。”汪辉这样告诉笔者。

  “汪辉父亲是我们村党龄最长的党员,他从小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一直热心公益。他原计划7月9日就回上海,自从上了圩堤,他就改变了主意,一直留在村里,志愿服务到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得!”民畈村党总支副书记许玮这样夸赞汪辉。(疏泽民)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