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国际盲人节,知道这个节日的,人数可能很少,但其现实意义,却离我们非常近。“中国有世界最大盲人群体,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盲人?”《人民日报》官微曾发问道。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视力残疾患者人数达到1700多万,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占比已相当高,可日常出行,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你却很少遇见他们。
如此天量的视障群体,似乎从城市道路中隐身消失一般当然,新修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大多都有了方便轮椅、推车的“无障碍通道”。可方便盲人出行的盲道路况,一是被占用。盲道被占用现象随处可见:施工单位和个人的建筑垃圾占、店铺商品占、停放车辆占、商贩摊位占……盲道之上一片混乱,致使盲道成“忙道”。盲人出行,不得不提心吊胆地越关卡、绕障碍、躲车辆、避小摊,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碰撞。二是被阻断。有的由于建设施工等方面的原因,许多盲道患有“先天性不足”之症:时断时续,时有时无;有的盲道两头还说得过去,但中间却被拦腰截断,有的是书报摊拦路,有的是售货亭当头,还有一些临时建筑霸道,导致一些盲道有的半“途”而废——走到一半,盲道便告一段落,再找就难了。三是被破坏。有的盲道开始铺设时就“缺斤短两”——在转弯处没有明显的导向。有的被大型车辆辗轧变形,有的是被非盲人长期踩磨而失去棱角,还有的被淘气的孩子挖得残缺不全。这样的盲道谁敢走
关爱盲人是每个社会组织和健全人的责任和义务关爱盲人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国内不少科技企业也都在各自产品里上线了无障碍功能。当然,就如父亲节、母亲节常说的,关爱不在一天,而应化为日常自觉。社会助盲,也该如此。一个城市的盲道建设,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体现了城市建设的人性化,也是社会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文明状况和市民文明水准的体现。然而,现实生活中,城市盲道的境遇却令人生忧。
盲道对于明眼人来说,仅仅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道;而对于盲人而言,就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眼睛。每个盲人都可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每个盲人生活都不容易。所以,每个身体健全的人给盲人一些关爱都是应该的。给盲人让个道,对健全人来说,是那么轻而易举,如此善举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都能从细节上关爱像盲人这样的社会弱势人群,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和谐。 (鲍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