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要活得无愧于说:此生确曾活过。
——题记 泰戈尔写道:如果我只坐在生命的岸边冥想死亡和来世,会有谁来编写他们热情的诗歌呢? 张为民老师醒来时,正躺在在病床上,周围是他的学生、他的同事们,一位女士泣不成声地握着他饱受病痛折磨而变得干瘦枯槁的手,正向他倾诉着什么,但他听不清了。腹部的剧烈疼痛紧紧攫住了他的意识,刻骨的剧痛中,他不知为何想起了以前的种种。 1981年9月,张为民选择了乡村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初进学校,年轻的张老师满怀激情,将一腔热血抛于桃李,他尽了自己一份力,希望能够为孩子们的求学路上带去一丝温暖。但他在站上讲台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家似乎并不领情,混乱的课堂气氛让他手足无措。 那天晚上,张为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清汪汪的月亮,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沮丧难过的情绪涌上心头,随即恨自己过于软弱。月光映入他的眼睛,于是他就在此刻暗暗下定了决心:我可不能当逃兵! 那一晚之后的张为民认真得像是变了一个人,学生们惊异于他转变的同时也端正起了学习的态度,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这一年,他所任教的数学学科教学成绩年年位列全镇前三名,在之后的几年也多次名列前茅。张老师也三十多次被评为市镇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 他不是没有过生病的经历。 2014年6月25日,他忽然感到右下腹疼痛。家人和同事都劝他立即去医院就诊,可他惦记着学生们的功课,期末考试将临,现在是重要的冲刺阶段,自己不能离开。校长见状,心疼地批评他:“工作再重要,也得要命啊,没了命还怎么工作?马上去医院!”可他却说:“不要紧,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孩子们马上要考试了,等考完试后再说吧。” 2014年7月8日,在亲人的催促下,张为民来到桐城市中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他:由于阑尾炎化脓拖得太久,延误了治疗,引起腹腔部位的脓肿形成化脓性腹膜炎,有败血症的症状,若再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听到这个消息,他如雷贯耳,无法置信自己所听到的。在妻子和校领导、同事们的开导与关怀下,张为民重新振作起来。7月10日,他成功接受了手术,恢复了健康。 2019年12月底,他再次感到了身体不适,但这次他仍然选择撑过学生的期末考试再去就诊。然而,2019年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原本就医的计划被搁置了。 2020年3月2日,线上教学全面展开,他强忍着疾病的折磨,承担起两个班的线上数学教学的职责,课后线上作业批改,期间从未间断,直到4月25日线上教学结束。4月26日,张为民到桐城市中医院就诊,确诊为由阑尾炎手术后遗症引起癌变——粘液瘤(一种较为罕见的癌症,不能手术,只能放化疗)。 病痛又将他的思绪重新拉回了现实,真是是造化弄人啊,如今他仍旧躺在这病床上!听着身边人的抽泣声,感慨地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同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他不能倒在这里,张为民这次望着大家的眼睛,又下了一次决心。 经过两个月的积极治疗,2020年7月28日,他出院了。在出院诊断医嘱栏内,医生明确写着:“严禁一切工作,继续休息康复,定期复查。”可是,在家休息了不足一个月的张老师要求回到学校上课。校长很严肃地对他说:“医生不是已经说了要长期休息吗?即使不长休,也不能现在就上课呀!”张老师也很认真地说:“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我离不开工作,离不开学生。我只要回到学校,见到孩子们,心里就高兴……还有一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能继续在这个讲台上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我的心愿。” 在张老师的软磨硬泡下,校长只得答应让他上课,但前提条件是每周不得上课超过五节,而且每天都可以早退。但张老师为了不影响大家,并没有搞特殊化。他让儿子给自己买了一辆四轮电动车,以便让自己每天都能及时到校,站上讲台为孩子们上课。开学的第二天,他自觉承担起了一切工作,且一如既往地每天下午放学后为学生义务辅导一个小时。虽然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日渐消瘦,但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眼里闪烁的光,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张老师一路走来留下的足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多次到学校探望他,并嘱咐学校领导:“决不能让张老师再累倒了。”家长们纷纷自发到学校看望他,反复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健康为重。学生们也比曾经乖巧得多了。面对大家的关切,张为民倍受感动,他说:“我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本分,大伙就给了我这么多的关心。我一定不辜负各位的心意,继续努力工作!” 张为民同志以一颗新时代党员的赤子之心,向大家展现了他对于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赤忱。同时,面对病魔,他将希望寄托于他所热爱的学生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用坚定的信念战胜了曾一度令人闻风丧胆的强大敌人。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环绕着他的生命,但他的生命又因为在事业上的付出而变得更加富足。(吴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