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道德建设

李永付:篾刀劈开致富路

来源:中共桐城市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9-15

“我已经做了30年篾匠,一开始同村十几个人都做这个行当,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做……”眼看篾匠手艺后继乏人,李永付有点无奈地对笔者说道。

李永付曾是金神镇孙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其父是个老篾匠,他跟着父亲学了一手好手艺。刚开始,编竹器仅是他的副业,在镇上企业上班才是他的“正事”。后因车祸致残,李永付无法正常劳动,不得不辞去工作。当时,家里本就不富裕,两个孩子要上学,老人要赡养,一家人的生计怎能指望妻子那点务工收入?李永付重新拿起篾刀,跟着父亲一起专职做篾器,这一做就30年。

走进李永付的家,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屋的竹材和编好的竹器。已经56岁的他拿着篾刀,坐在一条长板凳前,一丝不苟地劈竹子。他说:“过去,靠编竹器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我也想过放弃。现在,篾匠少了,家用竹器没少,物以稀为贵,收入有保障,加上党的好政策扶持,编竹器不仅帮我脱了贫,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因为镇村干部的帮扶,李永付申请到了“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的奖补,今年又获奖补金1000元,补贴了买原材料和运输的成本。

现在竹子价格太低,砍竹子又很辛苦,买竹子有点难。尽管取材不易,李永付也没有降低“产品质量”。所有竹材他都精心挑选,每根竹篾都要细致打磨,每一道工艺都不能节省。无论是竹筐还是竹篓,他做出来的竹器紧实厚重。手艺过硬,大家都愿意买他编织的篾器,“回头客”越来越多。

现在,李永付的女儿已嫁人生子,儿子也找到了工作,妻子仍然坚持在镇上企业务工。“我是一个篾匠,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家顺利脱了贫,我现在感到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尽管已经脱贫“摘帽”,但李永付一家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他继续编着篾器,在“簌簌”飞舞地篾条中,编出“农民富裕”的新图景。(刘昀 阮彪)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