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当前,社会风气有所改善,但仍旧存在一些陋习。
每逢佳节,家人团圆,亲友相聚,本是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节假日期间的人情往来消费也日益增加,社会上的攀比之风日益盛行,铺张浪费、酗酒赌博、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风气滋生,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秦有商鞅变法,使得民众殷实富裕、国家富强。因此,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刻不容缓。眼下,年关将至,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正是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关键时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社会的进步,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思想意识的进步和文明素养的提高。移风易俗,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民众的思想观念。各地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海报、微信、QQ等多形式、多载体向群众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也可组织开展各类以移风易俗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勤俭节约、和谐稳定、科学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改变 传统思想,逐步提高文明素养。
发挥党员作用,加强示范引领。风成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的行为对民众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做移风易俗倡导者和践行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党员干部时刻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首位,身体力行,坚决抵制各类不良之风,以实际行动和优良党风带动家人、感染民众、凝聚民心,从而影响社会。在重要时间节点,引导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制定村规民约,严格监督落实。无规矩不成方圆,移风易俗,要发挥村规民约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净化社会风气的各项规定和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并严格监督村规民约的落实。利用各种传播载体和媒介,加强典型宣传和正面引导。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铺张浪费、酗酒赌博、污染环境等不良行为,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兼顾传统文化,满足群众需求。崇尚礼仪,重视节日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进行一刀切,要注重广大民众的精神慰藉和实际需求,兼顾尊重民俗与勤俭节约和保障安全。提倡用手机传递节日祝福和问候,打造文化休闲广场,开展各项文娱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营造移风易俗的氛围。
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广大民众应凝心聚力,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传承文明和谐新风尚。(作者:朱文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