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关镇结合本地实际,着重在建章立制、集镇建设、环境整治、宣传引导等方面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创建工作成效,营造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加强领导,整合力量。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成立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召开全镇创建工作推进会,切实将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镇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整合各部门人员力量,按照职责分工,划分任务清单,通力合作,统筹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成立专班,压实责任。镇区实行“片长制”,明确5大片区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每周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上传微信群,由属地村或北环公司及时认领,确保镇区环境整洁。以206国道、背街小巷等部位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提升集镇管理水平。成立一支攻坚队,专门负责国道沿线、镇区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一个宣传组,跟进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做法,编报人居环境整治每日动态90余期,并推送本地及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将83名镇机关工作人员编组,下沉到15个村,摸排存在问题,跟踪整改落实,带领各村推进各项重点创建任务。 引导自治,激发干劲。将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紧密融合,通过“送戏下乡”、大鼓说唱、文化墙等途径,向群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其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扮靓美丽家园。选定48个村民组作为示范,以点带面打造高质量人居环境,大力推广“高摆经验”,推崇“乡贤治理”模式,镇妇联评选出23户“美丽庭院”,凸显示范带动效应,激发群众干劲,达到“全民参与、全面整治、全域美丽”的总要求。镇文化站先后成立了二胡演奏队、健身广场舞表演队、十番锣鼓表演队和“枫叶红”剧社,号召村民自发上台表演旵冲山歌、十番锣鼓、灯歌、连厢舞、快板书等,为乡村春晚、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增光添彩,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阵地,弘扬新风。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充分发挥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一约四会”、村民小组会等阵地作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卅铺中心小学被批准为“桐城歌”校园传习所。截至目前,镇村共成立志愿服务队伍20支,志愿者总数591人,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42场次,活动受众2.7万人次。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时间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如走访慰问、茶话会、包粽子等。持续开展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表彰活动,三年来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98户,共申报“安庆好人”10位,“桐城好人”10位,“桐城优秀志愿者”2位。其中,台庄村余国云老人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青龙村江林云获“桐城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彭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