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乡村,环顾四周,依水的小桥,百年的古树,整齐的柴扉,宽敞的道路,到处散发着淡淡的乡土气息。近年来,桐城市文昌街道以“一改两为五做到”为契机,用行动补足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加快推进美丽生态宜居乡村,以实绩赢得民心。 用“科学之笔” 绘就美丽天空,摘掉“脏”帽子。文昌街道通过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方位覆盖各村庄“脏乱差”的边边角角,按照“五清一改”的工作要求,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纳入党建引领信用村评议内容,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同时根据不同村庄人居环境现状,立足解决当前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问题,分类整治、分布实施,各村要按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建立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治理、道路、绿化、照明、沼气、河道等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巩固整治成效,实现乡村“硬核美颜”新面貌。 用“转型之笔”绘就美丽山河,摘掉“穷”帽子。文昌街道坚持生态优先,打破固有思维,构建新型绿色产业经济。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编制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布局,植入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色彩规划,在旅游业开发的同时绘就多主题的彩色墙绘,注重山水风光与人文风光的结合,打造鲜明的地域特色,赋予乡村旅游的原真色彩和乡土情怀。同时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开办民宿、农家乐、采摘园,吸引商机辐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造就休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村庄。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网站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广泛宣传,积极打造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绘就富民篇章。 用“文化之笔”绘就美丽乡风,摘掉“土”帽子。结合街道实际,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利用财政奖补资金、后扶项目资金、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等专项补助资金精心打造历史文化建筑。开展多样化群众文化活动,如全民阅读、科普培训、庆“三八”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利用公共文化阵地共开展各种文体活动30余场;同时,与时俱进因时施策,开通远程教育和红色教育网络,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战略,打造15分钟健身圈,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目前街道共有健身路径、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场、健身步道等体育场地100余处,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塑就新时代新风尚。 “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发展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基层建设秉承的发展理念。今后,文昌街道将持续重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践行为民思想,一手挑起“绿水青山”,一手挑起“金山银山”,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希望的田野上摘帽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李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