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午,张月红来到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老年食堂就餐,与众不同的是,她这一顿饭并不用付钱。“我是社区AAA级信用户,每年有10次在老年食堂免费就餐的机会。”62岁的张月红笑着告诉记者,言语间颇显自豪。
看到记者不解,一旁的沿河社区党委书记汪朝霞解释:“这是我们社区的积分优胜户、一位退休老党员。”原来,沿河社区规定,居民年度积分达到180分及以上即评为AAA级信用户,而“热心居民”张月红的年度积分已达到229分。
积分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不得不提沿河社区近年来推行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分制改革。“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社区‘两委’再积极,群众不参与,治理难度就大。我们通过把积分制引入基层社会治理,对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进行量化赋分,根据积分排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政策激励和精神鼓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促进基层善治。”汪朝霞介绍。
根据沿河社区积分实施方案,“热心公益、爱护公共财物”加10分,“帮助或照顾社区无血缘关系的老幼病弱”加10分,“适龄青年积极应征入伍投身国防、现役军人获奖立功”加30分……积分事项共分了5大类27个事项,给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不仅如此,社区还创新设立了“积分银行”。“社区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309名党员,我们鼓励党员向社区捐赠个人可兑换积分。由社区统筹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更多爱心帮扶。”汪朝霞告诉记者,在党员的模范感召下,400余名热心居民主动向“积分银行”捐献积分,“和谐积分”的理念在全社区蔚然成风。
“积分制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实现了由单一主体治理到多元共治的转变。”龙眠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姜友权表示,巧用积分制,形成了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激发了和谐治理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