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窄巷,诉说着“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要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今天的《文化中国行》继续带您走进礼让谦和、懿德流芳的六尺巷。 本台记者 刘飞 这里是位于桐城市中心的六尺巷,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亲切地对大家说,要把六尺巷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今年56岁的张耘是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也是六尺巷典故中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十二世孙。他所在的社区就是六尺巷所在地,有常住居民2200多户,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 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 党总支书记 张耘我们桐城人对六尺巷的故事都是很清楚的,那你就要引导他顺着这个让的层面去做,让大家都让一让,大家能够平和相处多好,这就是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的“金钥匙”。 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 居民 张飞雪:生活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非常地幸福。 凭借解决问题的这把“金钥匙”,张耘在20多年的社区工作中,化解了不少社区矛盾、邻里纠纷。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我们的动力,要用这个六尺巷工作法把我们社区建设得更好,把这个环境打造得更和谐。
把“六尺巷”典故运用到实践之中,最早起源于桐城市法院系统在司法调解中的创新尝试。2015年以来,针对基层调解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桐城市以六尺巷礼让谦和文化为基础,总结提炼出“听、辨、劝、借、让、和”的“六尺巷调解法”。
桐城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孔城法庭庭长 张诚 “听”就是我们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诉求,“辨”,我们就是辨法析理、明辨是非。“劝”,就是劝解、疏导。“借”,借古喻今。“让”,我们引导当事人强者先让,互谅互让,最后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在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曹红正在调解一起经济纠纷。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金叶,与当地一家企业因为运费问题产生了矛盾,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法院组织双方诉前调解、面对面“解疙瘩”。
桐城市人民法院 法官 曹红 我们主要运用六尺巷的一个谦和礼让知进退的精神,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再从法理和事理的前提下,我们再通过劝说各方各退一步。
桐城市金叶物流负责人 金叶 通过调解,就是讲根据六尺巷的精神,双方各退一步,很满意。
桐城市委社会工作部 部长 雷 澍
我们不断通过运用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基层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99%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 教授 魏玖长 六尺巷工作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安徽样本,基层治理的善治品牌。我们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