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道德建设

肖明:深耕农业十余载 在希望的田野上践行“大米”梦

来源:桐城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5-01-14

 
      肖明,男,汉族,1960年9月生,中共党员,桐城市夏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肖明用16年的坚守,将科技贯穿于种、管、收全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田,在希望的田野上践行着自己的“富锌大米”梦。肖明曾荣获“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等荣誉。


      创业伊始,倾力求变。肖明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打拼,从学泥瓦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桐城市青草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眼看着各地发展日新月异,而家乡仍是人烟寥落,肖明倍感痛心,决心做点什么。2007年,肖明怀揣多年的积蓄近50万元,毅然回到家乡,成立“三星家庭农场”。在当时当地,少有人回乡创业,从事的还是农业。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质疑。但肖明很坚决,他在老家夏星村流转农田1100亩。但这些农田多为沙田、保水性差,原有水利设施老旧。要实现旱能灌、涝 能排,高产稳产,必须进行改造。改造需要大笔资金,为了筹资,肖明拿出了工作多年的所有积蓄,妻子把自己油漆刷工坊的所有流动资金都拿了出来。可还是不够,想要向银行贷款,可农业没有抵押物,银行贷不出,实在没法了,只能向亲朋好友、街坊邻里挨家挨户地借。就这样终于筹了160多万元,全部投入改造。实现清理、新开渠道30000多米,安装小型闸86座,建设中型提水站2座,整治改造农田1000多亩,推砂50000多方。改造后,流转的土地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标准有序。加上种管收各环节层层把关,当年就实现了亩产553公斤,种粮纯收入近20万元。

     自立自强,转型升级。初尝丰收的甜头后,肖明信心倍增,扩大流转面积到4000亩。没想到第二年气候条件差,亏损金额超过百万元,妻子骂、孩子怨、外人笑、自己恼,情绪跌落到了极点。经过反思和农业专家的点拨,肖明意识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性。他一边压缩流转面积、聘请技术顾问,一边利用晚上时间线上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年多时间里,肖明掌握了农业生产先进科学知识,并融会贯通,种粮从凭经验转为靠知识。他将科技贯穿于种、管、收全过程,使得绿色种植技术应用10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粮食单产比流转前增加30%以上,比当地普通农户种植的水稻产量高1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6%,优质品率达到100%,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田。同时肖明积极尝试品牌创建推广,他注册的“香初”富锌大米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夏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因此成为桐城市唯一获得“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的粮食种植企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体化全包,真正做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年经营性收入2000余万元。如今通过十几年的经营调整,肖明已将流转面积稳定在2400亩左右,配套建有仓库、晒场、稻麦烘干设备、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育秧工厂、农用机械、大米加工厂等设施,总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

     产业龙头,普惠乡邻。依托青草镇“富锌土壤”的资源优势,肖明先后成立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不断探索“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合作模式,组织周边富余劳动力参与技术培训,打造专业服务队,每年发放劳务费达60万元。他还不断推广运营模式,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销售,通过辐射带动周边3 个行政村种植优质水稻,生产面积近10000亩,产出优质“富锌大米”3600 多吨,仅此一项就为周边村民增收逾 1500 万元。此外,肖明投资改造的路网沟渠,美化了田园,推动了周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作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获得荣耀和肯定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做好农业的事是大事。我要带动更多的乡亲多种粮、种好粮,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肖明说道。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基层党员,无论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还是艰苦奋斗做企业,励精图治创品牌,肖明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馈家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