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大关镇立足地方非遗资源禀赋,将桐城歌等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从“传承保护、活化利用、全民共享”三个层面精准发力,让非遗文化成为滋养乡村文明、带动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完善机制,让非遗“传下去”。大关镇组建非遗传承保护专班,深入走访民间老艺人,整理桐城歌歌词曲调、民间传说等资料,建立系统化非遗传承保护机制;依托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非遗传习点,邀请桐城歌传承人开展“师徒结对”教学,累计培训学员3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桐城歌进校园”活动,非遗传承人讲述桐城歌的历史文化特征,开展表演教学,让青少年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守住地方文化根脉。 彰显价值,让非遗“活起来”。该镇创新非遗活化利用和大众传播方式,彰显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将桐城歌与乡村治理、政策宣传相结合,创编《文明新风润乡村》《反诈防骗记心间》等通俗易懂的曲目,通过“展示展演进社区”、短视频推送等方式广泛传播,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丰富“非遗+文旅”融合场景,在美丽乡村示范点设置桐城歌展示墙、非遗体验区,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带动周边农家乐经营、土特产销售,实现乡村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 资源共享,让非遗“火起来”。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定期举办“桐城歌大家唱”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村民以身边好人、乡村新事为题材,自编自演新曲目,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日常,弘扬新风正气;开展乡村文化联谊活动,以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为节点,搭建跨村文化交流展演平台,让各村特色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其中,旵冲村麒麟灯表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