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桐城文化

【原创评论】让春天不再寂静

来源:桐城市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0-04-01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人猝不及防。有时,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到达。

  其实疫情之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同柴静的《看见》书中描述的——回顾“非典”时期: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作为记者,2003年她以文字和镜头的方式,带领着读者走进隔离“禁区”。当事人说:”“回忆太痛苦了。”,柴静说:“是,但痛苦也是一种清洗,是对牺牲的人的告慰。”

  十七年后,“新冠”悄悄降临,消毒消杀、封闭隔离、体温测量、口罩、酒精、防护服等等,这些字眼充斥着新闻媒体,打破了生活的常态。学校不能正常开课,工厂不能正常开工,超市不能正常开业,村庄小区不能自由出入,自家不能随便进出。到处都是卡口,空荡荡的马路,静悄悄的城市。基层工作者每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特殊时期,包保人、守门人、网格员、话务员、志愿者、代购员、宣传员的诸多新身份诞生了,时而在商业小区穿梭,时而在出入口严守,时而在村庄小路奔走,时而在风雪中前行,时而在夜灯下码字。在家百无聊奈的人羡慕自由出行的人,在外奋战一线的人羡慕禁足闭关的人,这时最大的理解是感同身受、将心比心。诗人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俗人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哲人说:学会换位思考。面对疫情,人们不快乐,因为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家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枪林弹雨,却生死攸关;没有血雨腥风,却残酷无情;没有硝烟弥漫,却白色笼罩。医护人员首当其冲,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致敬“吹哨人”李文亮!敬佩“发哨人”艾芬!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可是,悲剧就在谎言的裹挟中上演,而且愈演愈烈。于是,年逾八十的钟南山再次出征、无私无畏,战“非典”,再战“新冠”。年逾七十的李兰娟逆行武汉,奋不顾身,救死扶伤。一批又一批的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签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至于吞噬人心。”疫情防控的剧情一幕一幕地开启,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曙光。油菜花黄了,麦苗绿了,桃花开了;挖土机动了,机器响了,风筝飘了。原本属于春天喧闹的气息,和着春风扑面而来,人们自由呼吸在田野,恢复了往日的人间烟火。

  加缪的《鼠疫》、毕淑敏的《花冠病毒》、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中描述的情景,似乎都在证明一个朴素的道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一个共同的地球上,人类并不能主宰一切!天灾不一定是天灾,有时罪魁祸首的恰恰是人类自己。疯狂肆虐的病毒似乎在警告和控诉人类曾经的过犹不及和极端行径,尊重事物自然发展规律才是我们的必修课。享受生活,并不一定要绫罗绸缎、珍馐美味,可以是托尔斯泰说的:“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健康就是幸福!未来的日子里,自然、社会、人类需要相扶相携,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春天才会如期而至!人类才能正常呼吸!

 “我看到岁月如何奔驰,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天。”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让春天不再寂静!(作者:汪京 )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