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汛情和洪涝灾害,市卫健委启动卫生应急响应机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重点,大力加强洪涝区域卫生防疫和医疗保障工作。 应急响应明职责。洪涝灾害发生后,全市卫健系统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下发《关于做好群众安置点医疗防疫暨洪涝灾害期间重点工作的通知》,分别就市医院、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市血防站、市卫生监督所、各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防汛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各单位建立健全防汛卫生应急队伍,备足应急抢险药械,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群众转移安置在哪里,医疗服务就跟踪到哪里。
全力保障到一线。7月8日,市卫健委成立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疫情监测、流调消杀、物资保障、志愿服务等10个工作组。市卫健委按照市防指部署,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统筹安排,一方面保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另一方面,组建3支志愿服务小分队,7月15日起,实行“三班倒”,轮流到孔城镇姜团圩参与防汛抢险。市卫健委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到各安置点开展医疗保障工作巡查指导,市医院、市中医院等医共体牵头单位根据汛情需要开展驻点或巡回医疗救治,市疾控中心、市血防站分别开展流行病的监测、疫情监测和报告、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 宣传引导强措施。各镇卫生院均成立医疗防疫小分队,扎实开展安置点医疗保障工作。一是把好“入口关”,对安置点进出人员实行严格的体温测量登记,一旦有体温异常人员立即落实相关措施;二是把好“监测关”,24小时派驻医务人员到灾民安置点值守,各安置点医疗保障室每日医务人员达120人左右,负责安置群众日常体温测量、身体检查、突发疾病、紧急就诊等工作;三是把好“消杀关”,通过短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及时做好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应急意识,宣传引导群众做好环境卫生、个人防护、宿舍通风等工作,谨防传染病发生。 截至7月13日,孔城镇、金神镇、嬉子湖镇、范岗镇、双港镇等5个镇共设置了9个群众安置点,入住人数达445人,市卫健委累计派出医疗防疫小分队36支137人次,在安置点反复消杀面积7123平方米,发放张贴健康宣传资料1589张,诊疗37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5700元。据监测报告,桐城目前无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