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一争,生纠纷;让一让,六尺巷。”一家修墙,引发邻里纠纷,一封家书,双方各让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如今,同样的故事在文昌街道建设社区再度上演,两位老邻居因下水道堵塞引发纠纷,在社区“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各让一步,矛盾得以化解。 在桐城,这样的“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共有261个,2018年以来,共调解纠纷近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以上。如今,“和为贵、行礼让”在文都桐城蔚然成风,和谐文明、崇德向善的新风浸润城乡,这与近年来桐城持之以恒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息息相关。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从2018年桐城市被提名“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桐城市委市政府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直面矛盾和问题,脚踏实地抓创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年砥砺奋进,实干换来首创首成!当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捷报从北京传来时,76万桐城人民为之振奋,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检验者和最终受益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揽入怀中。 三年来,桐城举全市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形成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22个片区、110多家市直单位、16个镇(街、区)、223个社区(村)、1599名网格员全面融入创建的五级联动体系,除此之外,桐城还把“人人都是创建主体”落实在行动上,采取“线上线下”双重联动,收集群众创建意见建议6820条,解决问题5000余件,“民意”落地变成惠民成果。 “以前来接小孩上学,路边的机动车和电动车把整个马路都堵住了。”北街小学门前的学生家长张先生说,现在新修了停车场,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车辆有序停放,停车40分钟免费,对接送小孩的家长来说,太方便了。 三年来,桐城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7个、背街小巷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房屋11605套,新建改造集贸市场6个、公厕46座、停车场14个,提升或建设街头游园18个,完成主次干道提升改造3条,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和市民幸福指数随之不断提升。 “创建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西苑新村小区居民章先培感受到小区环境变美了、设施健全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他说:“现在,小区环境就跟小花园一样的,住在这里很温馨。” 随着文明创建的深入,变美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更多的是市民文明素质的跃升。从最美人物评选、树立道德榜样、弘扬“好人文化”,再到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社区志愿活动普及,我市也在不断丰富着城市文明的内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创建,使文明不断内化为每个桐城人的日常言行。2018年以来,桐城新增中国好人1人、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安徽好人8人。目前,桐城已有注册志愿者10万余人、志愿团体410个。 内外兼修,久久为功,走在桐城街头,变化随处可见,龙眠河畔碧水清波、绿树成荫,整洁有序的道路,悠长深邃的小巷,帮老扶困的红马甲,礼让行人的车流,越来越多的市民争做新时代文明人、共建和谐文明城。捧得“金字招牌”,尤须再接再厉!站上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起点,桐城将继续出发、破浪前行。(徐鑫鑫 赵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