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西南一隅有条 建成于康熙年间,长百米、宽六尺的小巷子,由它而来的“六尺巷传说”脍炙人口, 2006年“六尺巷传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6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一曲《六尺巷》唱响神州大地,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喻户晓。
六尺巷精神践行者
张耘,“六尺巷传说”主角张英十二世孙,出生和成长在“六尺巷”旁,从小便从祖、父辈的讲述中了解到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从尊长们的教导中逐渐领悟到故事中所包含的儒学思想和礼让精神,步入工作岗位后,一贯遵循家教传承,和以待人,与人为善,勤勉工作。2020年张耘获批省级非遗项目《六尺巷传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进社区
21世纪初,张耘开始从事社区工作,他 将故事的实质和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组织组建六尺巷剧社,定期开展家风家教讲座,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社区;依托故事内涵诞生的“六尺巷调解法”被张耘运用在社区日常工作中。张耘最大程度发挥“六尺巷传说”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服务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2017年桐城市文化委员会授牌六尺巷社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尺巷传说传习所。
非遗进景区
为传播推广“六尺巷传说”,张耘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为景区游客讲述六尺巷故事,弘扬和谐礼让精神。
非遗进校园
为促进家风家教与学校教育融合,张耘走进校园,为学生全面讲解六尺巷故事情节,分析故事内涵,让和谐礼让的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六尺巷传说
清末民初桐城籍大学者姚永朴著《旧闻随笔》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六尺巷。”其时张家为官宦,吴家为乡绅,虽为相邻权而起纷争,但均能秉持儒家思想,化干戈为玉帛,先让后退,握手言欢。因此而形成的宽仅六尺、长约百米的小巷,成为乡间坊里、街头巷尾人们所津津乐道、世代传颂的礼让美德。
时光易逝,非遗永存,非遗传承人们的坚守让非遗“活”起来,走进大众视野,延续传承故事。邀您和桐城市非遗保护中心一起,感受非遗“守艺人”的担当和热爱,留下非遗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