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桐城文化

【评论】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

来源:安徽时评   发布时间:2025-01-02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亲切点赞“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
 
     六尺巷礼让故事凝聚着中国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给今人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宝贵启示,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行方案。
 
     六尺巷故事的精髓在于,礼字当先、以和为贵,谦虚包容、宽大为怀,忠厚坦荡、尚善为重,抱朴守素、高简为美。它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内涵,也寄寓着千百年来承传不息的君子之风。
 
     今天,我们重返桐城六尺巷故地,回眸张吴两家让墙的感人场景,仍不禁为张英的宽宏雅量和崇高风范所深深感动。
 
     重温桐城张氏家族门风的代际传承,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张英千里修书、礼让三尺、睦邻友好的举动,绝不是偶然的一时兴起,而是其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必然结果,也是桐城张氏家族世代重视良好家风建设的必然产物。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
 
     桐城张氏家族是声势显赫的文化世家和书香门第。自明代隆庆二年至清同治十三年之间的306年内,桐城张氏十代族人中,先后有23人考中进士。知书达理、奉贤崇德便是张氏家风传承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张英曾祖张淳为桐城张氏通籍第一人,官至陕西布政参政,其因“治行第一”的政绩而被载入《明史·循吏传》。张淳的优德美誉垂裕后昆,对继世的子孙产生强大的正面激励。
 
     张淳之孙张秉文、张秉贞都是明代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张英之父张秉彝在张英初入仕途时就不断告诫他:“祖宗积德,累世以耕读承家,尔惟益自勉励,以无贻前人羞。”又谆谆教导他,当以精忠体国、积极作为、报效社稷为人生第一要务。
 
     张英的母亲也是深明大义、教子甚严的人,为了给孩子选贤师择良教,不惜“脱簪珥以佐束脩”。据张英回忆:“寓金陵时,所僦屋甚隘,迁徙无定居,太君必先营书室。隔窗听咿吁声,入深夜不倦则色喜。”全力支持孩子勤学苦读的情形可见一斑。
 
      祖辈的流芳懿德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极大地感染了青年张英,使其在日后奉职公务中,日益养成敬慎廉让、外和内刚、“终生让路、不失尺寸”的人生品格,并且始终勤加砥砺,一以贯之,矢志不渝。
 
     张英素以“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垂为家训,意思就是真正读书的人品格不会低下,辛勤耕耘的人不会挨饿,积德行善的人不会堕落,谨慎交友的人不会失败。自张英后,张氏家族科第连绵,代有俊彦,对桐城当地的人文建设和乡风再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张英次子张廷玉历官康、雍、乾三朝,恪守家规,为忠为孝,为廉为让,一辈子克己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徇私枉法,致力坚守“为官第一要廉,养廉之道,莫如能忍”。像张英的家训集子《聪训斋语》一样,张廷玉给后人所撰的《澄怀园语》也是张氏家训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事业,成为张廷玉后辈做人行事的首选。张氏门庭造福乡里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助推了当地和谐安定社会风气的形成。
 
      今天,我们弘扬桐城六尺巷的和谐理念、礼让文化,把美好的家德家风家教传承下去,旨在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让基层社会治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切实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撰稿:李季农)
责任编辑:吴燕燕

上一篇:【光明论坛·温故】六尺巷里天地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