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明网

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桐城市文明办  主办

创建活动

龙眠街道沿河社区:分类施策抓改造 老旧小区焕新颜

来源:桐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8-28


图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

从斑驳脱落的外墙到粉刷一新的墙面,从私搭乱建到空地见绿,从无人管理到居民共治,这样的变化正发生在龙眠街道沿河社区老旧小区之中。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危房“原拆原建”、居民共建共治,沿河社区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重焕新颜,小区居民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幸福感显著增强。

沿河社区是位于老城区,老旧小区众多,这些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小区,外墙脱落、屋顶渗漏、地下管道堵塞、停车位短缺、充电设施不配套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该社区从实际出发,吸纳群众建议,制定“一区一策”改造方案,确保每个老旧小区都能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该社区把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作为城市更新、为民造福的重要抓手,做好群众工作,创造优良的项目实施条件。在建银小区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小区居民反映的小区公共视频、路灯等配套不够,该社区立即与施工方和居民代表商讨,结合实际需求,细化改造方案,最终在建银小区增装公共视频1个、路灯4盏,群众表示“非常满意”。目前,该社区已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近400户。


图为原市磷肥厂宿舍小区“原拆原建”项目施工现场。

尝试危房“原拆原建”。沿河社区内的原市磷肥厂宿舍小区由于建成时间较久,被鉴定为D级危房,必须拆除重建。但重建工作面临居民安置难、建设资金筹措难、居民意见统一难等挑战。该社区探索“原址、原面积重建”模式,待新楼建成后回迁;采用“政府补助+居民自筹”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为更好推进“原拆原建”工作,社区组织业主投票选举,成立拆除重建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建筑方案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和新房分配,确保危房改建全程公开透明、住户满意。目前,该小区“原拆原建”工作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封顶,住户今秋有望回迁新居。

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小区焕新,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完善居民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沿河社区创新群众自治模式,组织居民成立小区业委会,实现自主管理;推出“居民议事”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民主协商、共同解决小区内的公共事务,增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引入智慧管理手段,发动居民筹资,在多个小区安装车辆识别系统、智能门禁、公共视频设备,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进邻里情感;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治安巡逻、环卫绿化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共创和谐小区。

沿河社区众多老旧小区的美丽蝶变,不仅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重塑了邻里关系,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凝聚力。党建引领,宜居梦圆,也汇成了基层善治的持久动力。      (汤敏)

责任编辑: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