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蛇年春节临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圩灯会举行迎灯仪式,请出龙灯骨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龙灯走出“龙宫”,进入扎制阶段,为蛇年春节民俗祈福活动的正式亮相做准备。
1月15日,在桐城市双港镇青城村王圩灯会会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迎灯活动正式开始。村民们身着黄褂红裤,走进会馆正堂——“龙宫”,请出摆放在这里的龙灯骨架。这些骨架共13节,用红布包裹,由绳索相连。大家手持骨架,翻转腾挪,舞动起来,寓意着老龙即将“复活”,投身节日庆祝活动。 据了解,元末明初,原居江西省万载县瓦西坝的王氏宗祖迁居桐城双港镇青城村王圩组,带来了祖传的龙架和龙灯艺术,以后代代相传。 龙骨架请出后,工匠们将围绕骨架用竹篾扎制色彩鲜艳的龙灯,包括龙头、龙尾、龙身。王圩灯会每逢闰月年正月举行,以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百姓生活蒸蒸日上。2010年,王圩灯会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迎灯仪式上,王圩灯会会长王超说:“今天起,舞龙灯活动正式开始。我们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节日喜庆氛围,祝愿大家家庭幸福美满、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繁荣昌盛。” 村民王礼亮表示,王圩灯会历史悠久,作为村里的年轻人,自己有责任参与灯会活动,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同时灯会活动也增添了节日的热闹喜庆氛围,表达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余大国 李毛杰) |